北京中昊岩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

新闻中心

点击展开

抗浮锚杆的特点

发布时间2022-01-08

抗浮锚杆是建筑工程地下结构防浮的一种措施。反浮锚杆是一种抗上移的结构构件,应力方向与抗压桩相对,且受力方向不同。

抗浮锚杆是建筑工程地下结构防浮的一种方法。相对于普通基础桩,抗浮锚有其独特性。不同于普通基础桩,其较大区别是:基础一般为抗压桩,桩在建筑物内承受荷载的作用下,桩顶传递至桩底,桩体受力随建筑物荷载的变化而变化;抗浮桩受拉时,桩体应力将发生变化。一般抗浮桩由桩顶传至桩底后,受力随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变化,但两者的作用正好相反。

在GB50086-2015中,岩土锚杆、喷砼支护工程技术规范和GB50086-2015,颁布了建筑防浮技术规范草案。

根据该规范GB50071-2011“岩锚基础”,GB5030-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中与锚杆有关的部分,据此可参照,但仅作一次估计。通过现场试验,确定了锚杆的抗拉特性值,并提出了一些结构锚杆的使用方法。对锚固性评价,推荐采用GB5030-2013GB50330-2013GB5030-2013GB5030-2013GB50330-2013GB50330-2013,由岩土分类方法来确定某些必要的参数。抗浮锚杆抗拉性能是根据《岩土锚杆(索)技术规范》(CECS22:2005)的规定进行的。

中心点布置时,抗浮锚杆与岩锚基础组合效果较佳,尤其柱底弯矩较大时,应注意柱底弯矩的影响;

2)参考GB5030-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,选用锚杆;

3)对于岩石的情况,应精确区分硬岩、硬岩、软岩等),参照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-2013表》7.2.3-1注4;

通过现场试验可以确定锚杆抗拉承载能力的特征值,可以参照GB50330-2013附录CGB50330-2013;

5)抗浮设计水位的确定要合理、可靠,一般由地质测量单位提供,具有较高的可靠性。超出抗浮设计水位时,应设水位观测井;

6)锚杆抗拉承载力特征值现场试验时,由于一般采用单锚杆加载,没有考虑锚杆间距的影响,尤其是密实度的影响;

7)锚杆钢筋应防水,因为锚杆钢筋能穿透底板的外部防水;

8)锚杆锚固层和(岩)土层的锚固长度应该是有效锚固长度。因为基坑开挖会影响地下土层,尤其是在基坑内爆破,一般需增加300-500mm。

1)集中点设置,通常设在柱下面;优点:充分利用上部结构的垂直力,平衡部分水浮力;由于锚杆布局集中,抗力较强。不利因素:锚定在硬岩石中,不适宜于软弱岩土,其破坏常表现为锚岩破坏;局部锚杆密集,锚杆施工不便;地下室的梁板钢筋过大。

2)集中布线一般位于地下室底板梁下方;优点:锚杆布置集中,抗力强。缺陷:不能充分利用上部结构的垂直力来平衡水面的部分浮力(个人认为不安全)。对跨高比小于6的底板梁,可适当考虑上部结构的垂直力矩,使其能平衡部分水浮),在硬岩石中锚定,不适用于软土;地下室底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。

3)地面分布均匀,地下室底板下分布均匀;优点:适合所有的土壤和岩层;地下室的底板梁板筋较少。不利因素:上部结构部分浮标(个人认为不安全),不能充分利用上部结构的垂直力;仅有少量锚杆用于单一承重,分配锚杆较少,防水性差;由于地下室底板下锚杆布置分散,地下室防水施工困难。

4)建议在坚硬的岩石中采用集中点;对于硬岩石和硬质岩石,推荐采用集中线形布局;